加强高投入高产出的大棚紫花苜蓿管理和利用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量和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解决牲畜饲草饲料供应问题,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团队与楚雄有关单位合作建设了大棚种植紫花苜蓿试验示范,目的是探讨紫花苜蓿在大棚环境条件下的年产草量与营养成分的总量。

该试验示范建设于2013年,至今仍按原定测产技术路线进行测产。从最近一次2014620的现场查看结果,该紫花苜蓿试验示范管理很差,利用不充分,没有体现大棚人工环境的作用。

为此,对大棚紫花苜蓿试验示范管理现状提出建议:一是必须按照大棚人工环境条件下的管理认真对待,生长高度达到40厘米左右适时刈割,然后灌溉和施肥;二是在刈割是要把全棚的紫花苜蓿一起刈割,以便好管理和利用充分;三是在大棚温度超过35度时,应该适时开帘以降低棚内温度,杜绝紫花苜蓿被高温烤焦,影响其生长。总之,大棚紫花苜蓿管理和利用跟不上的话,浪费了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如果有养殖户计划种植大棚紫花苜蓿请参考这些管理和利用建议,别浪费。

1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杨国荣(左)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邢志先高级畜牧师(右)在查看大棚紫花苜蓿现场。

2  管理和利用不充分的大棚紫花苜蓿(后部分),生长良好的前部分(刈割后第二次再生状况)。

3  生长高度达到刈割利用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