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及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会议侧记
(上传时间:2015-6-22 17:46:48 文章来源:大理州奶牛综合试验站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5中国奶业展览会,于5月31日至6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我省有奶业协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畜牧推广机构、乳品加工企业及养殖场代表共38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奶业大会盛况 本届奶业大会的主题为——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健康发展。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作了讲话,他表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奶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奶业发展既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也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作大会主旨报告,重点提到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卖奶难的情况已有好转;二是我国奶业转型进入关键期。 针对卖奶难的问题,经过半年的努力,与年初相比,目前“卖奶难”情况已有明显好转,但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积极协调乳品企业与养殖奶牛场(户)建立起生鲜乳收购合同关系,按照合同保证收购,努力做到不拒收限收、不倒奶杀牛。面对下步发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国际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大规模进口不可避免。我国奶业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应当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消费等全产业链着手,重点是“两推,两调”。两推 ——即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推进产业一体化;规模养殖要讲究适度,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资源、气候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规模大小,一体化是“产、加、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因地制宜地多途径推进产业一体化。两调 ——即调整草畜结构和调整乳品结构;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各异,仅荷斯坦牛一个品种难以胜任,奶畜品种宜多元化;我国液态奶产量中约80%以上是超高温灭菌乳;干乳制品中以奶粉为主,奶酪、奶油、炼乳等较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加工和消费也比较单一,既满足不了消费的多样性,也降低了市场供应的调控能力,因此乳品企业要协调发展常温奶、巴氏奶、奶酪、奶油、炼乳等,其中,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推动巴氏鲜奶发展,是中国奶业破局的方向。 大会吸引了近2000位来自全国各奶业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奶牛养殖场(户)、乳品加工企业、奶业机械设备企业、教学科研单位的业内人士参会,设置专题论坛18场、专家报告82个,国内乳品企业参展21家,涵盖了全国及区域知名品牌,创历届展会之最。 参加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会议 奶业大会前夕,中国奶协重新调整了下属8个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及职能定位,具体包括育种、繁殖、饲养饲料与环境、卫生保健、养殖工程与机械、乳品工业、奶山羊、奶业经济等专业委员会。本次大会期间,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于6月1日下午专场召开了“水牛业发展专题研讨会”。 研讨会由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广西水牛研究所主持,议程包括:讨论奶水牛专业委员会工作方案,各省区代表汇报情况与交流经验,进行学术报告。经过讨论,会议通过了广西水牛研究所起草的《奶水牛专业委员会工作方案》;广西、云南、广东、福建、湖北、安徽、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各省区代表相继发言,分别汇报了当前本省区奶水牛养殖、杂交改良、挤奶、科研等方面的情况,交流了经验并表达了问题与建议;广西皇氏乳业、广西壮牛乳业和广西华胥水牛科技有限公司3家企业亦分别发言,介绍了自身情况,畅谈了对下步发展的期望和构想;广西水牛研究所所长、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炳壮作了题为《新常态下南方水牛健康生态养殖发展模式构想》的学术报告。 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处长、奶水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海良参加会议并作了发言,刘处说明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以前设在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由于人手缺乏、经费支出不便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开展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此次将专业委员会设置到广西水牛研究所,这样更科学合理,更利于开展工作,希望以后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全程参加会议,并表示南方奶水牛是我国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本人将继续紧密关注奶水牛业,并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建议和呼吁国家层面对奶水牛业加大重视及支持。 我省有袁跃云(省家畜改良站站长)、刘红文(省家畜改良站科长)、李大林(省家畜改良站专家)、王鹏武(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副站长),艾习寿(腾冲艾艾乳业董事长)、范天有(德宏祥祥乳业董事长)等人参加了会议,并由袁站长代表我省作了交流发言。 本人感到,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充分掌握了当前我国奶业的发展形势和动态,更多的了解到新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信息,对于更加准确地把握努力方向和谋划具体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奶业大会现场) (参观展览) (奶水牛专业委员会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