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奶业协会召开液态奶酸度偏低原因研讨会
(上传时间:2014-5-12 15:02:04 文章来源:云南奶业协会信息中心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2013年底,国家食药总局抽样检测云南省乳品质量,近日公布了检测结果,我省约70%的液态奶生产企业由于部分液态奶产品酸度偏低等原因导致质量不合格,引起了媒体、业内人士及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找出原因、便于整改,保障乳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2014年5月9日,协会召集相关乳企在昆明召开了液态奶酸度偏低原因研讨会,旨在弄清造成我省液态奶产品酸度偏低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会议由云南省奶业协会会长、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毛华明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事件的背景,相关领导和媒体的关注情况以及协会的应对措施。来自昆明、大理、红河州的各乳企负责人从奶牛养殖、饲草饲料、挤奶运输、乳品加工以及检测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造成液态奶产品低酸度的原因可能主要是:(1)云南省水质偏弱碱;(2)云南正常牛奶的酸度可能低于国标限定的120T;(3)加工过程的闪蒸环节会使CO2等自然酸度下降。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在现行标准未修改前提下,云南液态奶的酸度必须达标,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协会秘书长、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岗位专家黄艾祥教授提出了液态奶酸度偏低原因的研究方案:在体系乳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研究室、昆明市奶牛区域推广站、大理州奶牛综合试验站的牵头配合下,昆明、大理、红河等云南省奶业主产区的乳企(昆明雪兰牛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大理欧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乍甸乳业有限公司)即日起一周内完成约1000个奶样的检测(每个企业200个样品),奶样种类为奶牛个体样、混合样及对应的产品样品,指标包括滴定酸度、pH值、掺碱及DHI指标。将所有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后,弄清造成我省液态奶产品酸度偏低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