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乳业三巨头遭遇寒流:伊利液态乳年度营收下降12%;蒙牛利润暴跌95%,贝拉米与现代牧业拖累业绩;光明整体营收回落8%,利润承压

    (上传时间:2025/7/6 9:02:15 文章来源:食品内参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乳业三巨头遭遇寒流:伊利液态乳年度营收下降12%;蒙牛利润暴跌95%,贝拉米与现代牧业拖累业绩;光明整体营收回落8%,利润承压

    食品内参

    当乳业遭遇周期寒流,三大巨头的2024年财报呈现截然不同的景象。4月底,伊利、蒙牛、光明相继交卷,三份成绩单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伊利虽然以1157.8亿元营收稳坐国内乳业头把交椅,但是主营品类液态奶下滑12.3%;蒙牛乳业营收同比下滑10.1%跌破900亿大关,净利润率仅为0.3%;光明乳业则全年营收242.78亿元下滑8.33%,净利润下降42%。三份财报,三种命运,中国乳业格局正经历深刻洗牌。

    年度数据一览:

    513a927abf036d34a54e02bba5702d90.pngaee9e655ec7c5fb9aec501daea9b516f.png

    • 营业收入较2023年同比下降8.2%至1153.93亿元,主要由于产品销量减少、销售价格下降所致。

    • 毛利较2023年同比下降4.6%至390.94亿元,毛利率上升1.3个百分点为33.9%。

    • 销售费用较2023年同比下降2.6%至219.82亿元,费用率上升个1.1百分点达到19%,主要由于广告营销费用和职工薪酬费用减少所致。

    • 管理费用与2023年下降13.4%至44.65亿元,费用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3.9%,主要由于职工薪酬费用减少所致。

    • 研发费用较2023年同比上升2.3%达到8.7亿元,费用率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0.8%,主要是折旧修理费用增加所致。

    • 营业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14.2%至101.82亿元,营业利润率下降0.6个百分点至8.8%。

    • 净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17.7%至84.64亿元,净利润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7.3%。

    • 基本每股收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18.9%至1.33元/股。

    • 流动资产较2023年同比下降3.9%至666.19亿元;流动负债较2023年同比上升17%达到899.25亿元,流动比率下降0.16至0.74。

    • 存货较2023年同比下降14.1%至107.45亿元;速动比率下降0.12至0.62。

    • 存货周转率为6.56次/年;存货周转天数为55.63天。

    • 所有者权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0.5%至570.08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下降3.1个百分点至14.8%。

    • 负债总额较2023年同比上升2.6%至967.1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0.7个百分点至62.9%。

    • 总资产收益率为5.5%。

    • 763fcaaa2e8edb40e33f9ce8c289f6b8.png

    image.png

    • 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8.42%至1133.99亿元,毛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达到34.1%。

       - 液体乳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2.32%至750.02亿元,毛利率上升0.62个百分点达到30.98%。营收下降主要受市场消费需求放缓影响,乳制品行业短期供给过剩,国内原料奶供应量增长超过需求,带动零售价格下行,公司产品销量及售价双降;毛利率提升得益于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优化,如高端产品(如“金典”“安慕希”)占比提升。

       - 奶粉及奶制品营收较2023年同比上升7.53%达到296.75亿元,毛利率上升2.88个百分点达到41.02%。婴幼儿奶粉领域,“金领冠”品牌通过母乳研究技术迭代(如推出有机HMOs配方奶粉)及特医食品(如早产婴儿配方奶粉)实现逆势增长,零售额市场份额提升至17.3%;成人奶粉依托“欣活”等品牌精准对接中老年营养需求,市场份额24%稳居第一;奶酪2C业务通过新品(如高钙奶酪弹、泡面芝士条)拓展消费场景,线下渠道份额提升至19.1%。

       - 冷饮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8.41%至87.21亿元,毛利率下降1.03个百分点至37.42%。冷饮行业受天气及去年高基数影响整体规模下滑,公司虽通过“巧乐兹”“甄稀”等新品(如六重巧巧冰淇淋、活菌冰淇淋)优化产品矩阵,但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加剧,叠加消费需求谨慎,导致营收下滑;毛利率微降主要因原料成本波动及促销投入增加。

    • 其它营收较2023年同比上升13.75%达到7.21亿元,毛利率上升5.25个百分点达到23.55%。主要得益于“伊刻活泉”矿泉水等新品放量,产销量同比显著增长,叠加包装材料成本优化,带动营收及毛利率双升。

    626bfc2a0bc8e210b959534c69084daa.png

    image.png

    • 华北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5.15%至321.9亿元,毛利率上升3.32个百分点达到33%。

    • 华南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9.81%至284.44亿元,毛利率上升1.77个百分点达到36.59%。

    • 华中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3.46%至212.34亿元,毛利率下降1.08个百分点至36.3%。

    • 华东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9.52%至174.71亿元,毛利率上升1.28个百分点达到34.35%。

    • 其它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2.34%至147.79亿元,毛利率上升0.55个百分点达到27.73%。

    b81f6d9f2e36154bcf52ee554802de38.png

    image.png

    • 经销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8.24%至11,079.58亿元,毛利率上升1.43个百分点达到34.08%。原因在于整体市场环境不佳,消费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销量下降,进而影响营收。

    • 直营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0.47%至332.48亿元,毛利率下降2.67个百分点至32.46%。直营营收下降可能是因为公司战略调整,减少了部分直营业务布局,或者是在直面消费者的销售过程中,受到线上线下竞争、消费者购买习惯变化等因素影响。

    cf8e4fe82977770f8ca6a19e9281928e.png

    image.png

    行业格局和趋势展望


    在国家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消费者信心逐渐恢复,乳品消费有望回升。原奶供给端产能优化,预计2025年国内原奶供需形势好于2024年。随着人均GDP提升,人均奶类消费量将持续增长,老龄化和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为乳品功能化、多元化发展带来机遇。国家政策对消费和乡村振兴的支持将持续利好乳品行业,中国乳业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4984766fa14a0bf8b7c0d3c2761b7a46.png

    公司发展战略


    1. 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健康食品领域:未来公司将继续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专注于健康食品行业,致力于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 推进国际化战略,提升全球品牌运营能力:稳步推进国际化,加强全球品牌的运营和管理,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3. 拓展新兴渠道,借助技术打造新模式:积极拓展新兴渠道,利用数智化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4. 发挥全球供应链协同优势,提升运营效率:借助全球供应链的协同效应,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保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

    5. 夯实文化根基,推动可持续发展: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我”的理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公司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全面价值领先”的战略目标。


    经营计划


    2025年公司计划实现营业总收入1190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为达成目标,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坚守“伊利即品质”信条,完善品质管理体系;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产品与服务满意度;开展营销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推进精益管理,降低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围绕产品创新、营销、供应链等环节,加快数智化转型;开拓海外市场,推进国际化业务;提升可持续发展管理能力,实现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同步提升。公司本年度在主导产业项目及其支持性项目上计划投资47.20亿元,所需资金拟通过自筹、银行贷款及其他融资方式解决。

    4a1796653845f12897543f977cb32b38.png

    image.png

    • 营业收入较2023年同比下降10.1%至886.75亿元。

    • 毛利较2023年同比下降4.2%至350.9亿元,毛利率上升2.4个百分点为39.6%,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

    • 销售及经销费用较2023年同比下降8.3%至230.93亿元,费用率上升0.5个百分点达到26%。

    • 行政费用与2023年下降10.8%至42.29亿元,费用率基本持平在4.8%。

    • 税前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84.2%至9.99亿元,税前利润率下降5.3个百分点至1.1%。

    • 受到贝拉米和现代牧业的商誉减值影响本年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95.4%至2.24亿元,本年利润率下降4.7个百分点至0.3%。

       - 贝拉米:贝拉米由于经营状况和财务表现未达预期,2024年蒙牛乳业对贝拉米录得商誉减值亏损11.55亿元、无形资产减值亏损34.90亿元。

       - 现代牧业:由于乳牛市场价格变动和原奶价格下降,现代牧业出现生物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5.99亿元。

    • 基本每股收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97.8%至0.03元/股。

    • 流动资产较2023年同比上升4.8%达到357.68亿元;流动负债较2023年同比上升13.5%达到370.07亿元,流动比率下降0.08至0.97。

    • 存货较2023年同比下降18.9%至49.37亿元;速动比率下降0.03至0.83。

    • 存货周转率为9.72次/年;存货周转天数由41.7天下降至37.55天。

    • 所有者权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5.2%至480.25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下降9.2个百分点至0.5%。

    • 负债总额较2023年同比下降17.4%至582.67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6.4个百分点至54.8%。

    • 总资产收益率为0.1%。

    d43d39dc1857b6879beddd718d13dec4.png

    image.png

    • 液态奶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1%至730.66亿元,收入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至82.4%。该业务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乳制品行业供需矛盾突出,终端产品价格竞争激烈,宏观经济增长压力下消费信心及需求仍处恢复阶段,消费者对质价比、高附加值、个性化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市场竞争格局变化导致市场份额有所波动。

    • 冰淇淋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4.1%至51.75亿元,收入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8%。受宏观消费信心不足、市场竞争激烈以及行业渠道库存偏高等因素影响,冰淇淋行业面临挑战,消费者对健康属性关注度提升且需求多元化,尽管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铺市积极调整,但整体收入仍呈下滑趋势。

    • 奶粉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2.7%至33.2亿元,收入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3.7%。婴配粉行业在人口出生率下滑等因素影响下持续承压,同时本集团子公司贝拉米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以及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影响,导致奶粉业务出现较大亏损。

    • 奶酪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0.9%至43.2亿元,收入占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至4.9%。受益于乳品消费和产业升级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奶酪行业和奶酪消费正处于早期成长阶段,行业份额逐步向头部企业集中。蒙牛旗下妙可蓝多紧密围绕“产品创新、品牌引领、渠道精耕、管理增效”四大核心战略,完成蒙牛奶酪业务整合,提质增效协同发展,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尽管收入略有下滑,但分部业绩保持盈利。

    • 其它营收较2023年同比上升18%至27.94亿元,收入占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3.2%。该业务主要为集团乳制品原辅料生产及经销贸易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产品结构优化,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推动分部业绩实现盈利。

    5eb9d4005efbe45cc9ff12374b5836f4.png

    image.png

    • 宏观环境与行业趋势: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下,宏观经济和居民消费信心有望稳步回暖,乳业行业供需矛盾持续改善。原奶周期轮动下,头部乳企奶源优势愈发凸显,消费者对乳制品营养及健康功能要求更高、更细分,乳企需从多维度把握消费增长点和结构性升级机遇,以数智化赋能行业长期向好发展。


    • 消费者需求聚焦:围绕“消费者第一第一第一”价值观,引领消费者“喝上奶”“喝好奶”“喝对奶”,满足从必需到刚需的需求,推动“喝奶”与“吃奶”并行,精准把握细分需求,强化研发创新驱动,改善营养精准供给,布局功能银发赛道。

    698e23f4145c89ba3a29c963e23683b6.png

    “一体两翼”战略深化


    强一体:夯实常温、低温、鲜奶、奶酪、冰品、奶粉六大核心业务基本盘。


    1. 常温液态奶业务

    • 产品优化:聚焦高端化与差异化,如特仑苏沙漠・有机系列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有机系列蝉联德国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金奖,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纯甄0添加系列主打“0香精、0色素、0明胶、0乳粉”,通过欧盟标准认证,强化配方创新;真果粒聚焦牛奶加果粒双重营养,推出洛神花草莓味等新品,拓展年轻消费群体;酸酸乳通过联名活动激活品牌热度。

    • 渠道精耕:巩固线下优势渠道,加速拓展下沉市场及新兴渠道(如零食量贩、会员店),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全渠道RTM战略布局;针对B端市场,打造蒙牛专业乳品品牌,与烘焙、茶饮、餐饮连锁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提供产品解决方案。


    2. 低温业务

    • 细分赛道布局:聚焦营养、功能、美味三大增长型细分市场,冠益乳定位“益生菌酸奶专研家”,推出巴马128益生菌酸奶;每日鲜酪主打“好吃到舔勺的酪酸奶”,推出青青柚子酪等限定口味,进驻香港市场;优益C跨界推出益生菌柠檬茶,链接年轻消费者。

    • 效率提升: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渠道精细化运营,实现市场份额连续二十年保持第一,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3d2237665c99890475184e3d736f5991.jpg

    3.鲜奶业务

    • “鲜能力”强化:每日鲜语持续领跑高端鲜奶市场,推出双蛋白牛乳、HMO儿童呵护营养奶等创新产品,保持高端市场份额第一;蒙牛鲜奶基础端连续四年份额第一,通过数智化赋能供应链,实现全链路冷链可视可控,提升物流效率。

    • 渠道突破:拓展会员店、电商平台等优势渠道,与头部咖啡、茶饮品牌合作,通过B端客户带动销量增长。


    4. 冰淇淋业务

    • 产品创新:随变聚焦巧克力赛道,推出金标72%高可可固形物系列;绿色心情蝉联豆冰品类第一,推出桂花绿豆糕等爆品;冰+开发电解质饮料雪泥,拓展户外消费场景;蒂兰圣雪跨界联名皮爷咖啡、燕之屋,提升高端品牌价值。

    • 渠道铺市:加速布局便利店、零食量贩、直播等增量渠道,通过校园、景区等场景促进动销,推动新零售模式提效。

    4cd2d4de483970848aca8125d28eb06c.png

    5. 奶粉业务

    • 研发驱动:瑞哺恩发布全球首创专利亲和配方(母源MLCT+新型OPO),推出首款HMO配方奶粉,通过实证营销实现双位数增长;贝拉米夯实“澳洲有机奶粉销量第一”定位,白金有机A2系列逆市增长,拓展东南亚市场;悠瑞聚焦银发经济,推出骨力金装系列,添加Ga-HMB守护中老年行动力。

    • 品牌整合:优化海外资产,通过“2B+2C”策略服务亚太市场消费者。


    6. 奶酪业务

    • 整合协同:完成蒙牛奶酪业务整合,妙可蓝多作为龙头品牌,完善产品矩阵,推出0添加防腐剂奶酪棒、鳕鱼奶酪条等新品,覆盖C端零售与B端餐饮工业市场;黄油、马苏里拉奶酪市占率提升,强化家庭餐桌与餐饮渠道布局。

    • 市场拓展:通过双品牌战略巩固行业第一地位,加速品类教育,提升渗透率。

    4021675dfccd385816ebafefb614b6b0.png

    展两翼:加速打造营养健康平台和海外平台。营养健康平台布局乳品精深加工,开拓专业营养、功能营养新赛道;海外平台以东南亚为桥头堡,整合优化海外品牌资产,拓展国际市场。


    1. 营养健康平台

    • 专业营养布局:孵化迈胜品牌,构建液体蛋白、运动机能、日常活力三大产品线,覆盖运动人群训练及日常营养需求,上线山姆超市,完成高净值用户拓展;虹摹生物自主研发HMO(母乳低聚糖)获美国FDA认证,应用于瑞哺恩奶粉、未来星儿童奶等产品,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 功能原料创新:聚焦乳品深加工,推动原奶价值链向高端跃升,开发功能性原料(如益生菌、HMO),加速商业化应用。


    2. 海外平台

    • 东南亚市场深耕:冰淇淋品牌艾雪稳居印尼市场份额第一、菲律宾即食冰淇淋市场第二,通过印尼、菲律宾工厂拓展中南半岛市场,销售收入增长强劲;优化BurraFoods等澳新资产,以“2B+2C”模式服务亚太消费者。

    • 品牌资产整合:整合贝拉米等海外品牌,强化有机、高端定位,拓展跨境电商与东南亚本地渠道。

    849ad8384fa15558b2b3554912bf8f7d.jpg

    核心能力建设


    • 品牌引领:以“要强”精神为核心,借助巴黎奥运会TOP合作伙伴身份、《哪吒2》联名营销、“百城马拉松”等活动,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塑造“营养+运动”消费生态。

    • 研发创新:续投入益生菌、HMO等核心技术研发,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建立全球首个母乳低聚糖检测方法标准,推动产学研合作(如与江南大学、中山大学)。

    • 数智转型:宁夏工厂获评“灯塔工厂”,构建AI驱动的端到端流程运营体系,实现渠道销管费用可视可控、终端门店在线化,提升供应链效率与质量管控能力。

    24201eff6a6a6854f99df9970d558e4a.png

    image.png

    • 营业收入较2023年同比下降8.3%至242.78亿元。

    • 毛利较2023年同比下降10.3%至46.69亿元,毛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为19.2%。

    • 销售费用较2023年同比下降6.6%至29.72亿元,费用率上升0.2个百分点达到12.2%,主要因销售规模调整导致广宣费有所控制。

    • 管理费用与2023年基本持平,同比轻微下降0.1%至8.86亿元,费用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3.6%。

    • 研发费用较2023年同比上升58.72%达到1.37亿元,费用率上升0.2个百分点达到0.6%,主要是工厂研发项目增加。

    • 营业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18.7%至7.25亿元,营业利润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3.0%。

    • 净利润较2023年同比下降42%至4.82亿元,净利润率下降1.2个百分点至2.0%。

    • 基本每股收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25.7%至0.52元/股。

    • 流动资产较2023年同比下降4%至93.34亿元;流动负债较2023年同比上升5.1%达到107.17亿元,流动比率下降0.08至0.87。

    • 存货较2023年同比下降13.7%至30.78亿元;速动比率下降0.02至0.58。

    • 存货周转率为5.90次/年;存货周转天数为61.85天。

    • 所有者权益较2023年同比下降2.9%至110.8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下降4.3个百分点至2.9%。

    • 负债总额较2023年同比下降7.5%至118.42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1.2个百分点至51.6%。

    • 总资产收益率为3.1%。

    9d313a70af0e0e26bb519c2067fd4aa3.png

    image.png

    乳制品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4.56%至219.56亿元,毛利率下降1.3个百分点至20.01%。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伊利、蒙牛等行业竞争对手在全国市场持续发力,尤其在低温奶领域对光明乳业的优势区域造成冲击。

     - 液态奶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9.47%至141.66亿元,毛利率下降0.14个百分点至26.46%。受乳制品行业整体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影响(2024年全国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9%),叠加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液态奶销量及定价面临双重压力。此外,光明乳业核心市场(如长三角)面临低温奶领域其他品牌的冲击,常温奶替代竞争也进一步挤压液态奶增长空间。

     - 其他乳制品营收较2023年同比增长5.87%至77.91亿元,毛利率下降1.76个百分点至8.27%。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对奶酪、黄油等细分品类的推广(如推出肉桂味涂抹奶酪、大白兔常温奶酪棒等新品),以及B端餐饮渠道的拓展(如与咖啡品牌联名合作)。但毛利率下滑,主要因原材料成本(如奶粉、包装材料)上涨,以及新品推广期营销费用投入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

    e3d750e4ffbd0c455c454d3c1aa6698c.png

    牧业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41.74%至10.23亿元,毛利率下降9.03个百分点至-4.75%。主要是受市场行情影响,饲料业务收入下降,这是由于饲料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销量减少。同时,原奶市场价格下滑,出售牛业务出现亏损,进而使得整体营收大幅下滑,毛利转为负数。

    0b92757ffaea4334578a27200ccefb03.png

    其它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5%至11.77亿元,毛利率上升13.49个百分点达到24.78%。原因是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减少了低毛利业务,增加了高毛利产品或服务的占比,所以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毛利率仍能显著上升。

    7e831a633a8bf8fd345fcdc2a0d60ae3.png

    image.png

    • 上海地区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5.39%至67.29亿元,毛利率上升1.32个百分点达到19.71%。上海作为光明乳业传统核心市场,面临本地及全国性乳企的激烈竞争(如低温奶领域竞品加速布局),消费者选择多元化导致部分市场份额被分流,营收有所下滑。但公司通过优化本地产品结构,增加高毛利的低温鲜奶(如优倍系列)及定制化产品(如社区团购专属品)的销售占比,同时整合区域物流降低配送成本,推动毛利率提升。

    • 外地地区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4.73%至99.90亿元,毛利率上升0.89个百分点达到28.67%。外地市场(尤其是北方及华南地区)受行业消费需求疲弱影响,叠加竞品在渠道下沉中加大促销力度,光明乳业传统经销商体系面临库存压力,导致营收下滑。但公司通过聚焦重点城市打造“区域标杆市场”,优化经销商层级以减少中间成本,并在部分地区试点“直营+合伙人”模式,提升终端溢价能力,带动毛利率微涨。

    • 外地区营收较2023年同比上升1.61%达到74.39亿元,毛利率下降1.81个百分点达到5.99%。营收增长主要来自新西兰新莱特公司在工业奶粉及稀奶油业务上的订单恢复,尤其对东南亚市场的出口量提升。但毛利率下滑主因新莱特面临当地人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如乳脂)价格波动,以及境外贷款加息导致财务费用增加;此外,汇率波动也对以新西兰元结算的业务利润造成一定侵蚀。

    3231457afe7f2df22600b9dcb9910501.pngimage.png

    • 直营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14.38%至50.55亿元,毛利率上升2.7个百分点达到36.68%。直营渠道收入下滑主要受线上电商及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冲击,线下直营门店客流减少,同时门店租金、人力等运营成本持续高企。但毛利率提升,得益于公司优化直营渠道产品组合,聚焦高毛利的低温鲜奶(如优倍、致优系列)及定制化产品(如企业集采订单),并通过数字化工具(如“光明随心订”平台)提升订单效率,降低履约成本。

    • 经销商营收较2023年同比下降5.69%至189.87亿元,毛利率下降0.87个百分点至14.65%。经销商渠道营收下滑主因乳制品行业消费需求疲软,终端动销放缓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同时部分区域经销商因利润空间收窄减少进货量。毛利率下降则是由于公司为刺激经销商提货,加大了渠道补贴(如进货返点、促销支持),并对部分滞销产品进行折扣清库存,拉低整体盈利水平。

    • 其它营收较2023年同比上升3.8%达到1.14亿元,毛利率下降0.74个百分点至0.21%。其他销售模式(如电商直播、社区团购、B端餐饮供应)收入微增,主要得益于公司尝试新兴渠道拓展(如与生鲜电商合作“小时达”服务),但规模仍较小。毛利率近乎持平但略有下滑,因新渠道前期需投入较高的平台佣金、物流配送成本,且销售产品多为促销款或临期品,利润空间极薄。

    07ad84133b136c7cfe60a207b4a68195.pngimage.png

    总体战略定位


    • 战略核心:以食品安全为基石,服务国民健康,致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坚持“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发展战略。

    • 目标愿景:成为“中国奶牛行业的领导者”“中国乳业高端品牌引领者”“中国综合型冷链物流服务龙头企业”,力争进入世界乳业领先行列。


    核心战略举措


    1. 全产业链优化

    • 牧场管理:持续提升牧场智能化水平,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公斤奶成本;推进“千分牧场”评价体系,强化生乳品质管控。

    • 生产与物流:完善“千分工厂”审核标准,推进数字化工厂建设;强化“领鲜物流”体系,优化冷链配送网络。


    2. 科技创新驱动

    • 研发投入:依托乳业生物科技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大功能性乳品、益生菌技术、新型工艺(如NF纳滤膜浓缩技术)的研发,2024年申请国家专利80项,授权发明专利41项。

    • 产学研合作: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益生菌改善健康等临床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3. 产品与品牌升级

    • 产品创新:聚焦低温鲜奶、功能性乳品(如舒睡奶、免疫提升产品)、细分市场产品(儿童、老年人专属乳制品),2024年推出优倍有机牛奶、莫斯利安轻酸奶等新品。

    • 品牌年轻化:通过文体营销(如中国女排合作)、文化IP联名(上海博物馆、上美影动画)、明星代言(吴磊),提升品牌活力。

    4. 市场拓展与渠道创新

    • 区域布局:巩固长三角市场,突破北方市场,优化全国冷链配送网络;拓展海外市场,聚焦东南亚及中国台湾地区。

    • 渠道多元化:深化“光明随心订”社区推广,拓展B端餐饮、咖啡渠道,布局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兴渠道。


    5. 数字化转型

    • 智能管理:推进“数字乳业”建设,建立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智慧牧场、智慧工厂、业财一体化。

    • 数据驱动:利用大数据优化供应链、营销决策,提升用户触达效率。


    6. 资本运作与国际协同

    • 并购整合:关注行业内优质标的,通过横向并购完善产品矩阵与渠道布局。

    • 新莱特战略:完成新莱特资本重组,提升控股比例至65.25%,聚焦高级营养品及稀奶油业务在中国及东南亚布局。


    2025年经营目标


    • 营收与利润:争取实现营业总收入261.9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大于3.48%。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4.06亿元,用于产能升级与数字化项目。

    3233666c5dcd488bfa293ba81aa3eba7.png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25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63649220 传真:0871-6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