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到小哨主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阶段成果鉴定

    (上传时间:2010-10-17 15:27:25 文章来源: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浏览次数  打印收藏

  • 20101015,由云南省农业厅主持,邀请省内有关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委员会,对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和云南省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内容甘蔗副产物饲用研究与示范推广进行鉴定。该项目由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黄必志研究员主持,在黄必志岗位专家团队成员以及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1.该项目在消化吸收饲草青贮、微贮、氨化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再创新和中试研究,组装集成了成熟、实用的稍加工调制技术,应用该技术制作青贮、氨化、微贮稍的成品率达90%以上。在不补饲精料条件下,加工处理后的稍饲养水牛的平均日增重达700g以上。

    2.针对稍营养价值特点,研发出2个肉牛浓缩料、精料补充料配方及补饲技术方案。饲养试验表明,不补饲精料的对照组平均日增重仅为28g, 而补饲2.0kg4.0kg精料补充料时,肉水牛平均日增重可达1167g1483g,补饲0.5kg浓缩料时,淘汰水牛平均日增重达800g。补饲90天后的屠宰试验表明:育肥水牛平均体重达604kg、屠宰率56.8%、净肉率42.9%

    3.研制出糖蜜舔砖成套机械加工设备一套,已试生产推广糖蜜高营养舔砖160吨,补饲放牧牛群试验证明:冬春补饲日增重提高63.4%、夏秋季补饲日增重提高47.5%

    4.项目期间累计推广青贮、微贮、氨化稍饲用130万吨,蔗农新增产值1.82亿元;肉牛浓缩料和补充精料3000吨;糖蜜舔砖160吨;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培训各类技术人员300多人;发表论文3篇。

    综上所述,项目首次在云南系统开展了甘蔗副产物饲用综合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应用,为我国甘蔗副产物饲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示范,提高了甘蔗糖业副产物的利用率,丰富了家畜粗饲料资源利用。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整体研究水平及示范推广面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糖蜜高营养舔砖的制作及应用达国内领先水平。鉴定委员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加大甘蔗副产物的利用,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

    鉴定会议由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教授主持,参加鉴定会议的专家有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站长马兴跃高级畜牧师(鉴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洪琼花研究员(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以及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刘学洪教授、罗富成教授,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邓菊芬研究员,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刘红文高级畜牧师和云南省种畜场场长雷衡高级畜牧师组成鉴定委员会。参加鉴定会议的还有云南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处长毕虹、徐鸣等领导及项目组主要成员。会议结束时,孙海清副厅长对项目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方面做了重要指示,同时项目主持人黄必志博士对云南省农业厅领导及各位专家的辛勤劳动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和付出汗水的人员表示感谢!

     

    1    鉴定会议现场

    2  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孙海清认真审阅鉴定材料

    3   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必志博士(右后)进行项目汇报

    4    鉴定会议领导孙海清(左1)及专家马兴跃(左2)、洪琼花(左3)、邓菊芬(左4)、刘学洪(左5)和罗富成(左6)们认真审阅项目鉴定材料

     

    云南省现代农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营养与饲料研究室

    20101016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号:滇ICP备09001447号 Copyright © 2007-2009 云南省奶业协会 地址:云南农业大学动科院营养楼307室 邮编:650201 联系人:毛华明(会长)
电话:0871-3649220 传真:0871-3649220 E-mail:dayp2006@126.com 云南省奶业协会QQ群:51121847 技术支持:昆明网站建设,云南网站建设-四度网络